
陳賽娟
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中國科協(xié)副主席、中國工程院院士
“我國在科技論文的載體—科技期刊的建設方面,與‘大國、強國’的標準距離尚遠?!标愘惥旮嬖V記者?!皳y(tǒng)計,2011年我國期刊總數為9884種,其中半數為科技期刊,但我國科技期刊被SCI數據庫收錄的只有134種,僅占世界SCI收錄期刊的2.3%?!?/P>
陳賽娟談到造成我國科技期刊建設現(xiàn)狀與科技發(fā)展形勢不相匹配主要有三個因素:第一,科技論文評價政策導向方面。科研成果評價普遍與SCI論文掛鉤,導致我國一流科技論文絕大部分流向國外名刊。第二,期刊自身建設方面力量薄弱,無法吸引人才,出版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落后。第三,語言方面,由于英語仍是國際科技信息傳播的主要語言,限制了其發(fā)展。
對此,她建議國家必須從頂層設計的高度“外施導向、內建能力”,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發(fā)展予以引導和扶持,以打破這一被動局面,形成良性發(fā)展的格局。“外施導向”就是出臺相關政策,重點扶持一批具有潛力的國內英文科技期刊?!皟冉芰Α本褪窃黾迂斄?、物力的投資,吸引一流人才,建立全國統(tǒng)一、共享的網絡審稿平臺,保證期刊高效運行,支持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英文科技論文網絡發(fā)行平臺,打造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實力的高層次科技期刊。 (宋文芳 吳浪)